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平时喜欢聚会喝酒的朋友宅了几个月之后,又开始行动起来了。在此,律师提醒大家,疫情尚未结束,聚会仍须谨慎,不当劝酒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某企业员工下夜班后组织聚餐,饭局过程中,员工李先生醉酒昏迷,被同事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李先生家属认为,李先生同事未尽注意义务,延误抢救时间、拒绝医院洗胃,对李先生死亡负有责任,故诉至法院,要求被告22人连带赔偿医疗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失费、女儿的生活费等因喝酒死亡的各项损失费用的70%,共计136万余元。北京朝阳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陪同就医的11人拒绝医院为李先生洗胃,陪同就医的11人就李先生死亡负有较轻微责任,判决11人平均承担各项损失共75322元。林某在吴某家喝酒。当时夜已深,吴某打电话约朋友方某来接他和林某。随后,林某几人乘车出行,当行经一段山崖路时,林某下车方便时不慎滑落山崖掉进水里,溺水身亡。事发后,林某家人要求吴某和方某承担死亡赔偿金等共计10余万元。该案在法官调解下,方某和吴某与死者家属和解,共同给付死者家属赔偿款6万元。在聚会的时候,酒虽可以调节气氛,但是不但不能劝酒还要及时制止过量饮酒!要知道,一旦出现意外,大家可能都要承担法律责任。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劝酒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那么,哪些情况下劝酒需要承担法律责任?1.大家都喝酒了,也互相劝酒灌酒,事后又各自离去。 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发生意外致死,所有聚会参与者都要承担赔偿。因为在喝酒的时候,其他成员没有劝阻,而且在聚会结束后也没有安全将出事者送回家,任其独自出行导致事故,其他成员都存在过错,所以难逃责任。2.大家一起喝酒,并没有互相劝酒,看到有人酒喝多了也进行了及时提醒,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发生意外,责任在谁?参与聚会的成员或不会被追究责任。但因为及时提醒之类的行为很难在事后拿出有效证据,所以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律上还是会判参与人员担负少量赔偿。其实这不算是处罚性的赔偿,而只是出于人道主义给的慰问金,金额一般不会太大。3.一帮朋友吃饭,其中有个别成员一开始参加了,中途有事离开,期间也未劝过酒,如果有人发生意外,这名提前离开的人是否也要担责?一般情况下这人是不需要担责的。但是,导致意外的原因有很多,细节也各有不同,因此很难一概而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无论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对方什么身体状况,均是不劝酒,随意就好。在明知对方有疾病或者对方已经明确表示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劝对方不饮酒或者如对方自愿要喝,要做到劝阻少饮,尽到提醒和照顾义务。对于酒友醉酒的,清醒的酒友应当预见到醉酒者已经失去或者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存在危险的发生,因此,清醒的酒友应当将醉酒者安全送达,避免担责。对于醉酒的酒友要驾驶车辆的,其他人应当劝阻其不得驾车,如果未加劝阻则有可能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如果已经尽到劝阻义务,而对方不听劝阻的情况下,酒友是可以免责的。如果不能做到以上这四点,同饮者就会或多或少承担一定赔偿责任。提醒朋友们:无论什么情况下,大家在聚会喝酒时,一定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要劝酒灌酒,如果有成员喝醉了,尽可能将他安全送回家。只要每个人都能互相照料,做好该做的事情,拒绝违规行为,悲剧就能避免。
赵青律师,河北经贸大学本科学历、法学学士学位,具有企业法律顾问资格。现为河北正一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曾先后在大型央企及建筑企业从事法务工作,涉及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等领域,广泛参与合同管理、劳动用工、社保财税及法律纠纷处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热心公益和社会事业,长期担任唐山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特邀嘉宾律师,义务普法宣传,解答法律咨询,取得良好社会效果。